中国进口大豆成本将创近6年来的新低
来源:傅真真 | 时间:2014-11-24 10:08:36 | 浏览:2163

根据1997年8月至2014年8月的进口成本(进口大豆CIF,加上关税、增值税、港杂费,并考虑汇率等)变化情况可以看出,我国进口大豆成本变化呈现两个特点:
(1)大豆进口成本总体呈逐渐增加态势。1998-2002年平均为2200元/吨;2003-2007年平均为3000元/吨;2008-2011年平均为4150元/吨;2012-2014年平均为4442元/吨。
(2)出现了4次“尖峰”,但每次大豆价格“尖峰”都预示着大豆行业震荡,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波动。1997年10月份进口大豆价格3200元/吨,亚洲金融危机爆发;2004年5月份4147元/吨,导致中国大豆行业大洗牌;2008年8月份5455元/吨,全球金融危机爆发;2012年10月份5224元/吨,中国大豆压榨行业出现了持续的行业亏损。
2012年进口大豆价格“尖峰”后,进口大豆价格出现回落,2014年8月份已下降到4246元/吨,但是还没有见底,我们预计2015年第一季度进口大豆成本将下降到3300-3400元/吨的水平,接近2009年1月份的价格水平,将创近6年来的新低。
美国和南美不断扩大大豆种植面积,国际大豆供给持续增加。2014/15年度全球产量将达到3.1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,其中,美国大豆产量将超过1亿吨,比上年度增加1500多万吨,达到历史最高水平。受全球经济发展迟缓的影响,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下跌,玉米、甘蔗等生产燃料乙醇的经济性变差,预计未来大豆种植面积将继续增加。
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,国内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期,经济发展速度放慢。一方面畜禽存栏量继续增加,豆粕需求将继续增加;另一方面国内畜禽养殖效益不佳,难以支撑较高的国际大豆价格。
进口大豆成本下跌,预计国内豆粕和豆油价格也将继续回落,国内大豆压榨行业短期内仍难以摆脱亏损局面。只有当大豆进口成本再逐渐上升时,国内大豆压榨行业才能从根本上摆脱持续的亏损局面,但是如果再盲目、集中大量签约进口大豆,又将为以后的持续亏损埋下隐患。